加密货币是指一种使用大量加密算法保护数字资产交换的虚拟货币,它是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,不存在任何中央机构的控制,交易记录信息被储存在分布式账本中(区块链技术)。
在中国,央行曾经明确表示,加密货币是指在互联网等数字网络空间使用的、具有货币属性、使用密码学技术进行发行、交易与资产调节等功能的虚拟货币。但在国际上,不同国家对于加密货币的定义略有差异。
由于加密货币交易的匿名性与安全性,使其被用于非法活动,如黑市、电信诈骗和资助恐怖主义活动等,因此加密货币可能会面临非法金融活动和洗钱等法律风险。此外,加密货币与传统法定货币的差异和监管缺失,也可能导致一些投机、泡沫、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失效等问题。
尽管加密货币存在法律风险,但目前中国仍未出台专门针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。今年5月底,国务院会议强调,要加强对区块链等新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,同时要加强监管,防范金融风险。此外,2017年底,中国央行下发通知,要求禁止所有ICO发行。此后,Supervision Department of the People's Bank of China 成立专项工作组,对数字货币交易所进行专项整治,限制民间交易所业务。
在国际范围内,加密货币监管政策也存在差异。美国等国家采取的是“灵活监管”策略,即以“查处不合规而非禁止”为基本方针。而日本也于2017年4月正式备案认可比特币为一种合法的支付方式,并出台了比特币和虚拟货币的监管法规,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,日本认为监管可以提高资金安全、防范洗钱。
未来加密货币的发展和监管观念需要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,加强监管的前提下,要尊重创新,鼓励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,促进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。在监管方面,国家必须严格监控和管理加密货币市场运作,对于加密货币的发行、交易与资产调节等方面的操作予以禁止或限制,打击不法分子利用加密货币进行的各类违法活动,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