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比特币在2008年诞生以来,加密货币行业经历了风起云涌的发展。中国于2013年迎来了第一家比特币交易所——OKCoin,随后其他交易所如火如荼地涌现。然而,随着监管政策的强化,2017年中国宣布关闭所有加密货币交易所,加密货币在中国的经营活动被严格禁止。
但是,随着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,加密货币似乎让政府重新审视了其价值。2020年10月,央行数字货币研发进展顺利,并于11月在四个城市进行试点。这也意味着,中国政府对数字货币技术的探索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。
2013年,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《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》开始打击比特币交易;2014年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》;2017年开始,央行、工信部、公安部、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》,拉开了中国关闭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序幕。
近年来,随着数字货币研究的逐渐深入,中国政府开始探索并推出了央行数字货币,同时对加密货币交易所及ICO等领域出台更加明确的监管政策。
央行数字货币指的是由央行发行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货币,而加密货币则是指采用密码学技术进行加密和验证的数字资产。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完全由央行负责,是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。而加密货币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,其发行和流通不受国家央行控制。
2020年11月,中国人民银行在深圳、成都、苏州和雄安新区四地进行了央行数字货币试点,这标志着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正式进入试点阶段。据报道,在试点中央行数字货币的功能覆盖了支付、结算及跨境支付等场景,受到好评。此外,央行数字货币采用“双层运营体系”模式,即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法定数字货币,需要普通商业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向公众发放和流通。
尽管中国政府对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了关闭和取缔,然而近年来,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兴起,一些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在中国获得了持续关注。目前,一些DEX平台如Uniswap、SushiSwap等在中国境内也可通过VPN访问。然而,这些平台的合规性、安全性、交易体验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。
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逐渐推广,未来的支付和结算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。央行数字货币旨在提高支付效率、降低交易成本、保障金融安全,在实际应用中或将引领数字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。此外,央行数字货币也将重塑金融生态,促进金融监管的科技创新,进一步提升金融行业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。